在最近几年,国内银行业出现了两大显著“革新”。一方面,各个银行纷纷推出自家的网上银行服务。用户只需通过智能手机下载对应APP ,诸如转账汇款、费用缴纳、账户余额查询、储蓄存款等各类业务均可线上办理,无需再前往银行网点排队等待。这无疑为客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。
另一方面,以往银行主要依赖高额利息吸引存款以及发放贷款来开展业务,然而当下银行的业务范畴已拓展至更为广泛的领域。举例来说,银行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投资理财、基金与保险产品的代理销售,并且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,专门为其打造定制化的投资组合等中间业务。
与此同时,自2023年起,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,已然形成一种趋势。三年期存款利率从以往的3.5%以上,一路下滑至当前的2.35% ,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。银行之所以降低各档次存款利率,主要目的在于鼓励民众将存款用于投资与消费。此外,下调存款利率还能够降低社会各方面的融资成本,进而推动经济增长。
鉴于此,有银行工作人员指出:鉴于当前银行存款利率呈现下降态势,从2025年开始,存款金额超过35万的储户,需留意以下三个要点:其一,切勿将全部存款集中存放于一家银行;其二,进行中长期定期存款时,要关注流动性风险;其三,应当实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。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:
首先,切勿将所有存款集中于一家银行。
由于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对较低,如今不少储户为获取更高的利息收益,纷纷将资金存入中小银行。然而,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降低,是为了削减企业的融资成本,这也侧面反映出实体经济依旧处于低迷状态。不仅实体企业的利润率逐渐降低,优质的投资项目也愈发稀缺。
在这种情况下,许多中小银行可能会因经营状况不佳而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。因此,存款超过35万的储户,最好将资金分散存放在多家银行。如此一来,倘若有中小银行破产,便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。
其次,进行中长期存款时需关注流动性问题。
当下,众多储户倾向于选择三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存款,以此锁定较高的利息收益。不过,将定期存款设定如此长的期限,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。若在三年或五年的存款期限内,储户急需提前支取这笔资金,那么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。届时,储户将会承受较大的利息损失。
所以,储户在办理中长期存款业务前,需先考虑这笔资金是否存在提前支取的可能性。若有可能提前支取,建议选择一年期或两年期的定期存款,这样既能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安全,又能获取相对较高的存款利息。
最后,储户应当实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。
如今,许多储户都在抱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降,利息收益难以抵御通货膨胀。实际上,存款超过35万的储户,完全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式。假设你拥有35万资金,可以拿出10万用于购买国债、定期存款等固定收益类产品。
再拿出10万用于购买风险等级在R2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、结构性存款、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投资产品。然后将剩余的5万元用于购买每年能够分红的银行股票。通过这种方式,不仅能够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,还能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。所以,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形势下,多元化资产配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。
#深度好文计划#
